機械設備是企業生產的物質基礎,為了使企業生產能正常進行,就必須保證機械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這也就需要在產品設計階段正確進行結構和潤滑系統設計,選擇適當的摩擦副材料及表面處理工藝;在生產階段應注意保證機械設備的制造質量;而在使用期間則必須重視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潤滑是貫穿始終的重要環節。
任何機械設備都是由若干零部件組合而成的,在機械設備運轉過程中,可動零部件會按規定的接觸表面作相對運動,有接觸表面的相對運動就有摩擦,就會消耗能量并造成零部件的磨損。有人估計能源的1/3~1/2消耗于摩擦發熱,大約有80%的零件損壞是由于磨損而引起的。由此可見,由于摩擦與磨損所造成的損失是十分驚人的。因此,加強機械設備潤滑,對提高摩擦副的耐摩性和機械設備的可靠性,延長關鍵零部件的使用壽命,降低機械設備使用維修費用,減少機械設備故障,都有著重大意義。據統計,約有40%的機械設備故障是由于潤滑不正確引起的。例如,我國各地汽車輪轂軸承的潤滑曾推廣采用空毅潤滑技術(即只在軸承內裝滿潤滑脂,在輪轂空腔內只填1/3~1/2容積的潤滑脂,而不像過去采用裝滿的方法),使輪毅發熱減少,相應降低了輪轂和軸承的溫度而減少了潤滑脂的流失,同時還避免了因潤滑脂流到制動鼓和蹄片上而使制動失靈。
為了挖掘機械設備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對舊機床的摩擦副及潤滑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重型機床、精密機床及自動化機床,常常由于軸承、導軌及其它重要摩擦副存在缺陷而發生故障或達不到所需要的加工精度與能力,以致長期無法使用。近20多年來,由于在一些舊機床上應用流體靜壓潤滑技術和固體潤滑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東方電機廠應用流體靜壓潤滑技術改造了大批舊機床,不但恢復了機床的精度,而且使機床的工作性能大大提高(有一臺立式車床經靜壓改造后,使機床加工工件的重量從160t提高到280多t)。可見,機械設備潤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涉及面很廣泛,有著廣闊的發展前途,值得重視。